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贪污的结局毁了三观
有个孩子叫匡衡,很爱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白天要干活,没有时间看书,他就想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也买不起蜡烛。
黑暗中,匡衡发现墙壁上缝隙里透过来一线隔壁人家的光亮,他把这道缝隙又凿大了一些,就凑着隔壁穿过来的光线读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西京杂记》上,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和“囊萤映雪”一样,都是说的穷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凿壁偷光”的匡衡。
匡衡“凿壁偷光”看的是什么书呢?
穿越小说?小黄文?呵呵,当然不是。
以匡衡后来在《诗经》方面高深的造诣来看,他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诗经》。
西汉的时候,廉价的造纸术还没有发明,更不要说活字印刷术了,所以当时书籍的总量很少,看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除了“凿壁偷光”之外,匡衡还经常去有藏书的人家帮工,不要报酬,只为了换取借书阅读的资格。
苦读之下,在《诗经》研究领域,匡衡成了超级大V。
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讲解《诗经》,能把听众说到心花怒放的程度,绝对可以称得上大师了。
官方的宣传总是充满正能量,以至于在读《资治通鉴》、《汉书》等史书之前,匡衡同学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一直是高大、完美、光辉的。直到在《资治通鉴》中再次邂逅匡衡,我被惊呆了,“三观”简直碎了一地。
史书中的匡衡,首先是一个大儒,熟读《诗经》,深得其精髓,如果说宋代赵普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匡衡就是一部《诗经》吃遍天。他为官初期,几次向皇帝进谏的治国之道都是依据《诗经》来阐述的,恰好当时的皇帝汉元帝正是《诗经》迷,因此,一部《诗经》就成了匡衡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众所周知,儒家讲究的是仁,是义,是忠恕,是威武不能屈,是民贵君轻。作为一代大儒的匡衡,饱读圣贤之书,深得经典三昧,这些都应该是他平时极力鼓吹的思想吧,也更应该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吧。当匡衡匡老夫子手捻长须,满脸正经地向你输出这些儒家价值观时,一副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以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为己任,耻与小人为伍的凛然君子形象是不是就跃然眼前呢?
但实际上,匡衡是怎样来践行这些儒家圭臬的呢?
匡衡,生于西汉后期,家境贫寒,从小白天就要干很多活贴补家用,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由于家里太穷,买不起蜡烛,晚上就看不了书,他见邻居很有钱,每天晚上点很多蜡烛,每个房间都灯火通明。匡衡便向邻居借用蜡烛,邻居不仅不借,还出言讽刺,让匡衡更加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他想了一个办法,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用洞中穿过来的光来读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
匡衡不仅“凿壁借光”的读书,而且他把赚的钱买书,同时他也找到当地的藏书家,帮他们做事,只希望能借书看,最终主人被匡衡的刻苦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把藏书借给他看了。正因为匡衡这种孜孜以读的精神,他成为西汉著名经学家,并官至宰相。
按理来说,这小孩头脑的确聪明,为了能够读到更多书,更是到乡里藏书多的人家打工,并且不要报酬,只要能看书就行。这貌似是赔本买卖,在当时的匡衡来说,卖苦力可以获得报酬,维持家庭生活,吃点好的喝点好的。但他还是比较有眼界,小小年纪就当书虫,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点小钱看不上。
按照这个轨迹,匡衡也的确成为了学问家,更因为他的励志求学的精神让当时的太子都拜他为师傅。这是很高的荣誉了,当太子的老师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在汉朝,有学问的人大把,但像匡衡这样的人,世上少有。等到汉元帝即位的时候,匡衡自然被提拔,成为了高级顾问,出入汉元帝左右,说白了就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不久,匡衡甚至担任了丞相成为了百官之首。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匡衡出入在元帝左右,甚是风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担任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汉制凡是封侯者,都要赐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其采邑。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00顷,封地中的租税都归匡衡享用。对于昔日那个“凿壁借光”的穷孩子匡衡来说,这笔巨大的财富应该能让他知足了吧。
可当时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偏偏给匡衡多圈出了400顷封地。这件事开始匡衡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问题的关键是当下属向匡衡报告这件事后,匡衡企图将错就错,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是非,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地方官员畏惧匡衡的权势,也不敢得罪他,竟曲承其意,让匡衡得以侵占这原本不属于他的土地。《汉书》记载匡衡派仆人到这块地上收谷达千余石。
现在知道为什么都盼着封万户侯了吧。那不光是特权的象征,更是和钱粮挂钩的。
考验匡衡人品的时刻到了。
这个工作人员可真是大手笔,26平方公里,快抵得上一个小县的面积了。
多了这么大一块地,匡衡不可能不知道,况且下属也向他汇报了。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匡衡以前读的圣贤书全被狗吃了,利令智昏的他居然将错就错,把这么大一块地昧下来了。
说实话,如果他能及时退还土地,以他和皇帝的关系,皇帝肯定会对他嘉奖,也会更信任他。可是,他没有。
后来,有人向元帝举发匡衡侵占土地。元帝大怒,心想我给你小子的已经不少了,你怎么还这么贪。你是我的老师,又是丞相,不重重地罚你,天下人会怎么说我?我的面子往哪儿放?
元帝将匡衡撤职法办,他的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并且被贬为平民。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小时候是先进典型,老了却成了反面教材。匡衡的悲剧,就是因为小小的贪欲,以为什么光都是可以借的。
想想那些落马的官员,何尝不是和匡衡一样。华丽的开场,尽情的挥洒,最后变成恣意的妄为,落得凄惨的下场。
管住贪欲,分清公与私。这就是猜不到结局的匡衡,给我们最大的警示。
沙发沙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那个。。。厉害了我的。。。 厉害了我的大佬 沾上了一个偷字,就不是什么好事 这结局,出乎意料了啊 情理之中、、被思想腐化掉了~~~~;P;P;P 男孩要富养? 不然以后禁不起金钱的诱惑,贪污受贿 雨堂木 发表于 2018-1-6 22:37
男孩要富养?
精神上的富裕~ 舒靖容 发表于 2018-1-6 01:18
厉害了我的大佬
:lol多谢关注~ 会分享更多有趣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