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雪薇 发表于 2021-8-30 07:33:10

从心如止水中体味佛境

佛境魅力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世事复杂多变,人情反复无常。奔波于凡尘俗世间,难免多了几分迷惘。有一天行得久了,倦了,索兴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聆听着悦耳的乌语,仰看着深邃的苍穹,耳目不觉变得清澈高远,心也似乎少了许多俗妄。“行到水穷处,看云起时”。就在此刻,你借鉴一下佛家的参禅悟道之机便可心静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天边水在瓶。话说唐代李翱在做朗州刺史时仰慕山药禅师的禅学。便跋山涉水寻访,终于在一个山头的古松下,找到了正在参禅打坐的山药禅师。李翱上前恭敬地施礼。可是山药禅师根本就视而不见,依然故我。身为刺史的李翔一向清高自傲,何曾受过此等奚落?心中怒火上升,忍不住大声道:“原来见面不如闻名。”便要愤愤而去。山药禅师这才起身,缓缓地说:“刺史只看中耳朵,不尊重眼睛?李翱听罢,回身合掌称谢,并间:“请间高人什么叫道?”山药禅师用手指上下比画了一下,说:“明白了吗?李朝老实回答道:“不明。”山药禅师说:“云在天边水在瓶。”李翱恍然大悟,随作了上面这首偈语诗要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找寻自己生命的洒脱与宁静,不为生活表层的种种繁杂所迷惑,就必须让自己的心绪如净瓶中的水,永远保持平静安详的状态,任凭云在天边翻卷,涌动飘飞。(美文精选网:www.meiwenjx.com)有位虔诚的信徒,问无德法师:“每次来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一样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请问禅师,如何能在世俗中求得佛的觉照呢?无德法师道:“我们的凡心如花,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瓶中的水,惟有不断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忏悔、检讨、改进陋习,才能更好地吸收大自然的食粮。”“当你的心静下来时,你的呼吸就是梵唱,脉搏就是钟鼓身体就是庙字,两耳就是菩提。”一句话当心静止水时,佛性也就附在我们的身上了,只是我们并未觉照;当我们心如止水时,我们会变得深刻,变得更加从容。体味了禅境,超越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安在当下,心自然清静了,生命的富足在于学会独处。独处正是禅境获得的最佳机遇。独处在于容纳世相,不为过去、未来所左右。这时我们会发现,佛就在我们身旁,它也许是一缕清风,一片树叶,一阵花香,一滴朝露佛给零要度”理念提供什么有人问睦州禅师:“我们每天穿衣吃饭,天天重复,实在麻烦。如何才能免除这些烦恼?”(美文精选网:www.meiwenjx.com)睦州禅师:“穿衣吃饭。”“我不了解你的意思。”睦州禅师斩钉截铁地道:“如果你不了解,那就请你穿衣吃饭穿衣吃饭本是日常琐碎的生活,而睦州禅师却悟到了禅。其实,禅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在尘世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穿衣吃饭,行走坐卧。将禅看作一种宁然静寂的心境,那么就等于说在生活的各种情节上都可以体味禅境。这样穿衣吃饭本是为了身家性命,也就变成修禅了。正如无相禅师所言:“一切皆法,一切皆禅!”禅绝非仅仅是在一间小房子里打坐修行,不受外界干扰,关好门,然后坐在房中间参禅,不必,这些都不必。禅是生活的共相举手投足间都可参禅悟道。有一小沙弥与鼎州禅师一起在庭院里走过,突然刮起一阵风树上落下好多树叶。禅师就弯下腰,把树叶一片片捡了起来,放进口袋,旁边的沙弥就大声对禅师说:“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的。”鼎州禅师不以为然:“话不能这样讲。打扫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沙弥再说:“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怎么捡得完呢?鼎州禅师边捡边说:“落叶不光落在地上,还落在我们心上。我在捡我心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呀。”沙弥终悟到了禅师话语的妙处。鼎州禅师拾地上的落叶,更是在拾心中的妄想、烦恼,而拾得心中的落叶却不能用手,要用心。而禅意就在心之所持,随心所动我们在世间生活,或多或少为世事所扰、所迷、所蒙。面对心灵的杂尘,必须用心拂去,如“拾去心中的落叶”。当我们用理解和爱去面对世事去行动时,心自然清明如禅。其实禅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却需我们去领悟;学会欣赏,欣赏我们周围的一切的宁静与美。这也许就是禅境了。这样,我们不再为繁重的学习而烦,不再为诸多的工作而烦不再为复杂的人际交往而烦……懂得了禅的“造化”,当我们推开窗迎进一缕微风时,当我们走在立交桥上需要选择路向时,当我们晚夜顶着一轮圆月正要回家时,或是一次酒会、一场应酬结東时我们都会与禅境进行亲密接触…

半夜心跳 发表于 2021-8-30 09:54:28

越来越佛系了..

律己浪花 发表于 2021-8-30 11:27:12

晚一点看

律己浪花 发表于 2021-8-31 20:12:21

看完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心如止水中体味佛境